close

兩年前,有鑒於學年會議效益未能完全發揮,以致常發生行政與教師間的歧見,教務處幾經思考後,決定針對所見之弊病,提出精進策略,期待提升學年會議效能。僅將歷程略述於後,期待往後之同仁能理解改變之用心。

壹、現況評估

一、教師請假比例過高 週三中午教學組的桌面堆積的假單明顯高於其他時間,臨時之事、病假比例略高。

二、未能達到最低開會人數 班級數逐年降低,多數學年已無法達成最低開會人數(3人)。

三、會議記錄簡略 會議記錄僅記錄著”無意見”或”後續再討論”,無法了解教師共識。

貳、思考現象成因

一、學年會議未獲重視,故教師若有事欲辦理,多選擇此時段。

二、請假人數過多,即便留下之同仁也無法召開會議。

三、因無法召開會議,在教務處彙整學年會議紀錄的壓力下,簡略的紀錄成為選項。

參、問題解決策略

一、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協助教師了解學年會議為課程發展組織,具相當之重要性。

二、改變學年會議組織為年段會議,使會議得以達到最低開會人數。

三、建立會議召開程序

(一) 行政會報彙整議題與擬定前期意見回應。

(二) 透過前一週教職員工朝會預告次週召開學年會議。

(三) 完成會議記錄範本並置於指定資料夾。

(四) 當週教職員工朝會公布議題,方便教師進行會議準備。

(五) 會議當日透過廣播提醒。

(六) 會議時間先召集所有教師進行議題說明及前期意見回覆。

(七) 確認學年意見獲得回應,教師也充分了解議題內涵後,分別展開會議。

(八) 完成會議記錄電子檔並繳回簽到表。

(九) 教務處完成意見彙整並會簽各處室。

肆、成效評估

一、104年4月1日學年會議達成準時出席教師達80%。

二、前期75%比例之年段能依時繳回簽到表。

三、100%能於線上完成電子檔會議紀錄。

四、出席教師能充分了解研討議題內涵。

五、透過前期意見回應,讓教師感受學年意見受重視並了解建議事項處理進度。

六、議題結論為”無意見”之比例降低。

七、成功於指定時間召開會議之比例達75%。

持續思考並推動變革,為學校素質與效能逐漸提升的保障,感謝全體教師為建立專業形象而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es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