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應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實施,教育局特別規劃了方案運作實務研討研習活動,邀請各校教務主任、輔導主任與特教教師參與,透過專家的介紹與試辦學校的分享,協助各校了解此課程綱要的內容、精神及其運作程序。

特殊教育在台灣已推展多年,但許多困境仍亟待化解,而其根本的問題在於無一個可遵循的參考標準,致成效評估往往淪為各自表述,誰都能說自己做的很好,但也常被專家學者評價為仍待改進。如果深入了解,會察覺的確有部分的現狀並非單一教師能夠改變的。

首先對於課程的設計來說,理論上對於每位學生皆需設計特有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任兩人之間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不應過度相似。以每位教師每週18節課來說,如果每節課僅進行一位學生獨特的教學計畫,那每週服務的人次將僅有18人,以每個人到課2至3次的狀況下,我們會期待學生有哪些的成長?為求服務人次達到一定的標準,勢必於同一節中安排幾位弱勢能力相近的學生共同上課,此時,課程又將趨於以學生平均能力而設計,導致偏離了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精神。如何取捨,是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挑戰。

就教學內容而言,語文與數學的補救教學,經常為特教班的課程選項之ㄧ。以每週僅有的2至4節的時間,進行所謂的語文、數學補救教學,是很不經濟的作法,畢竟國家投入的特殊教育資源,並非用於補救教學。更何況補救教學的議題,已有攜手激勵計畫及課後照顧計畫來支持。但特殊教育的服務,其重點應在於提升學生情緒控制、生活自理、社會互動、學習障礙..等弱勢能力,這才能突顯特殊教育的價值。

特殊教育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往往以部份抽離的方式進行,導致學生無法於原班接受完整的教學歷程,當學生回到原班後,往往因為學習進度未能銜接,而產生了新的補救教學需求。此問題可能引發導師不願讓學生在指定時間到特教班,致特教班無法依其個別化教育計畫進行教學,原先預擬的能力與行為改變目標當然也無法達成(如果這樣都能達成目標,表示原先的教育計畫擬定的並不周延)。此現況的化解有賴於IEP會議的落實,會議需要求家長、教師及相關行政夥伴確實到場,達成共識並給予支持,在未經IEP會議修正之前,各教師不宜擅自改變計畫執行程序。

就排課執行面而言,對於小校的衝擊應該不大,而重要的挑戰來自於特教班的教師。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及排課作業往往安排於每年8月第1週,特教教師如何在此時間之前提出排課需求,考驗著教師事前的規劃與整合能力。為了能依時提出排課需求,須先完成學生能力評估、規劃學生個別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召開會議(IEP、特教推行委員會)確認課程計畫,進而評估排課配合需求,又因暑假期間教師不意召集,如何善用5、6月的時間,需要校內特教團隊的共同支援。

拋出議題才能引發討論與關注,政策的推動隱藏重重的困難,但探究其改變的根源乃在於健全特教制度,確實值得大家投入時間來成就計畫目標。特殊教育期待接受學生的特殊性,盡力協助學生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如果每位教師都能以學生學習為最首要的考量,相信所有的困難將逐步化解,而所有的學生也將有機會接受最佳會的教育方案。

 

備註:

  1. 1.    此研習的講座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盧台華教授。
  2. 2.    此次研習分享的學校為基隆市深美國小。
  3. 3.    特殊教育的特殊需求時數限制為0%-20%,以中、高年級而言上限為5節、低年級為4節。
  4. 4.    如果完整的領域課程抽離,特教教師需協助學生達成該領域的能能力指標,若有困難則可建議考量抽離彈性課程時間。
  5. 5.    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補足)、充實性課程(精進)
  6. 6.    偏差現況:重視類別差異、忽略個別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les Chen 的頭像
    Jules Chen

    Jun的部落格

    Jules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